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坚持将诚信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与“通达辽阔、近悦远来”的城市精神深度融合,通过教育引领、榜样示范、文化浸润、诚信“变现”等方式,多维发力,构筑“近悦远来”的诚信之城。
教育引领,助诚信立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将诚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并写入《2025年度干部教育基本培训计划》。今年以来,通辽市委党校举办9期主体班次,培训480名干部,推动“关键少数”带头讲诚信。各旗县市区组织法律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内蒙古社会信用条例》,营造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
榜样示范,助诚信固本。组织开展“榜样就在身边”模范典型六进宣讲活动,邀请“诚信之星”走进机关、企业等开展巡回宣讲,陈翠杰替夫还债百万元等感人事迹打动无数听众。通辽市1200余处宣传点位展示诚信模范事迹,霍林郭勒市李兰芝入选自治区年度诚信人物。同时,创新打造《以“诚”筑城 近悦远来》全媒体栏目,推出100余篇诚信新闻产品。在乡村推行诚信“红分”管理,通过积分奖励激发群众诚信热情。
文化浸润,助诚信笃行。将诚信文化作为北疆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社科研究和理论宣讲。“理响通辽”理论宣讲团采用“宣讲+文艺”等多种形式开展宣讲,通辽市乌兰牧骑带来弘扬诚信美德的文艺演出。原创小品《诈诈呼呼》、舞蹈《楷模》等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让诚信文化深入人心。
便民惠企,助诚信“变现”。以诚信丈量城市治理尺度,推动“信易+”应用场景落地,创新打造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体系,已覆盖6万多家市场主体,生成240份信用报告,替代3893份证明材料。同时设立失信曝光专区,实时监控失信行为。通辽市开展600余场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发布1200余条诚信信息,浏览量突破60万次。
秉承“推诚布信”吸引力法则,通辽市以诚信为支点,撬动各行业、各区域的向信而行、通达辽阔的生动实践,让诚信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文明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