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诚信
请输入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请输入法人代表名称 请输入失信被执行人名称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信用
花呗启动品牌隔离 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
2021年11月25日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李冰

11月24日,花呗发布的公告显示,为落实消费信贷相关的监管要求,更充分地保障消费者权益,花呗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

随后,蚂蚁集团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此事。此次花呗品牌隔离工作是分批进行的,目前仅有部分用户收到升级信息,未来将逐步覆盖到更多用户。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对《证券日报》表示,通过该举措,花呗与其他金融机构独立运营的消费信贷产品形成了有效的隔离和区别,有助于用户更充分地了解服务提供方的信息,避免品牌混同,也更符合消费信贷的监管要求。

专注中小额

成为蚂蚁消金专属品牌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接下来花呗将成为蚂蚁消金公司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专属品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将不再标挂为“花呗”,而是直接独立为金融机构的“信用购”服务,并明确显示金融机构名称。

据悉,所谓“信用购”服务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独立提供的用于消费、不可取现的消费信贷服务类型。“信用购”服务的授信额度由该金融机构独立审核、确定。花呗是蚂蚁消金公司提供的专属信贷产品,其授信额度由蚂蚁消金公司审核确定。“信用购”和花呗都是由持牌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正规消费信贷服务。

另外,品牌隔离后“信用购”类服务和花呗一样,可以享受免息期,并且仅可用于消费,不可取现。而未来,“信用购”服务的费率将由金融机构独立审批和确定。

11月24日,记者亲测发现,目前部分用户的花呗已经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服务,而花呗额度普遍调低为1万元以下。但“信用购”类服务的授信额度,则一般接近其原来的花呗额度。

花呗方面表示,品牌隔离后,花呗将主要满足用户日常的中小额消费需求。“信用购”服务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额出资、独立审批授信的消费信贷服务类型,可以满足部分用户的更多额度需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调整花呗和“信用购”服务的付款顺序。

博通咨询资深金融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认为,“用户体验不会改,因为核心流程并未改变,蚂蚁启动的品牌隔离只是为了更加合规,方便穿透性监管,同时也为了避免品牌混同。”

蚂蚁整改进行时

此外,对于用户关心的征信方面问题,记者发现,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提供信贷服务的机构都需要按照规定向征信系统提供信贷信息。也就是说,花呗将由蚂蚁消金公司报送征信系统,“信用购”类型的服务则由提供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报送。

王蓬博指出,从征信的角度看,按照监管层规定未来所有类花呗的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产品都需要上报征信,所以不会存在品牌隔离对征信记录带来负面影响。征信影响只跟用户自身使用情况及还款习惯相关。

事实上,今年以来“花呗”“借呗”启动一系列品牌隔离工作,也是此前监管整改的要求。早在今年4月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

“花呗、借呗展开品牌隔离,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能够让平台方、资金方等不同参与主体厘清各自的权责。从用户消费者角度来看,便于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资金方的信息,避免品牌混淆。”王蓬博说。

记者注意到,蚂蚁集团对于金融板块整改正在步入深水区。自今年下半年起,动作频频。具体来看,今年6月份,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后正逐步介入“花呗”服务;9月份,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11月初,借呗启动品牌隔离工作;11月24日,花呗启动品牌隔离。

“品牌隔离实际上有两个好处,从用户角度,增加用户感知,避免不当消费和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从监管角度则有利于对业务进行穿透性监管,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王蓬博说,作为大型科技平台公司,认识到自身的主体责任,保障平台用户的权益,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编辑:超级管理员 打印 关闭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管理运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