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用学会2024年年会暨第三届信用学术论坛医疗信用分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顺利举行。北京信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医疗信用专委会主任阮德信教授就《医疗信用的核心是诚信》的主题与学者们进行了交流。
医疗信用是指医疗领域对于人的一个大健康诚信的概念。医疗信用主要是以治病防病为主线的对待患者的诚实守信的医治行为过程。从成立医疗信用专委会的初衷来看,主要是围绕“大健康链”的概念,其核心和基础是临床治疗,即“治已病”。按照大健康的知识链和产业链,“大健康链”应该包括两块:即“治已病”和“治未病”。“治已病”包括西医临床治疗、中医临床治疗。“治未病”包括保健治疗、保健康养、营养食疗、运动健体、心理疏导等。按照“大健康链”的载体和手段,包括:西医、中医、藏医、蒙医、侗医等类别。大健康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随着老龄化来临,大健康的核心是客观唯物的对待生命规律,医疗信用的核心是诚信对待生命规律的行为过程。
信用医疗是医疗信用的一个应用场景。当前各地在实践中推进的信用医疗的主要内容是“先看病后付款”,这种认知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患者求医的首要诉求是期待医生能根据实际病情给予检查和治疗,开出必要的检查单和药品;看病付款不是主要的诉求,也没必要给医疗机构产生额外的应收账款。何况绝大部分民众是有医保的,到医院去看病是否“及时付款”不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本质原因。需要给病人进行哪种检查、采用哪种治疗方案、服用哪些药物、支付多少医药费等,都是由医务人员决定的,病人几乎没有决定权,也就是说:承受医疗后果的人没有决定权,有决定权的人不承担医疗后果;支付医疗费的人无权决定医疗价格,有权决定医疗价格的人不承担医疗费。医疗行业的“医疗产品和服务”的交易特性是“貌视医疗市场的‘合理交换’掩盖下的‘非市场理性交易行为’,而是‘非市场的强迫交易行为’”,“医疗产品和服务”交易合理性程度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良心呈现和利益取向,“诚信”是决定医务人员的良心呈现和利益取向的核心关键。
因此,改革现有公办医疗机构的“差额拨款”制度,缩减医护工作者为“赚吃饭钱”而担忧的利益驱动力;完善信用医疗的应用场景,还原医疗信用的“诚信”内核是当前医疗信用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
(供稿:北京信用学会医疗信用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