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诚信
请输入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请输入法人代表名称 请输入失信被执行人名称
当前位置:首页 >信用要闻
国务院办公厅:对冷链物流开展信用监管
2021年12月17日来源:新华信用
分享到:

国务院办公厅:对冷链物流开展信用监管

热度:★★★★★

新华信用北京12月13日电(王思凝)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规划》围绕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优化冷链物流全品类服务、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强化冷链物流全方位支撑、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等8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在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方面,《规划》提出创新行业监管手段,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各类信息平台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体系。以冷链食品追溯为突破,形成以责任主体为核心的追溯闭环,对跨部门、跨地域的全链条追溯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为信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冷链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向社会公开。加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市场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力度,推广信用承诺制,推进以信用风险为导向的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

同时,强化冷链物流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冷链物流领域违规违法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强化警示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规范,引导企业共同打造和维护诚信合规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举报人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冷链物流监督,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为加强实施保障,《规划》提出发挥协会作用。鼓励冷链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冷链物流发展调查研究和政策宣贯,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馈行业发展共性问题。支持行业协会统筹冷链物流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市场主体需求,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行业发展质量。鼓励行业协会深入开展冷链物流行业自律建设,倡导诚信规范经营,树立良好行业风气。此外,要营造舆论环境。加强冷链物流理念宣传和冷链知识科普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认可度,培养良好消费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冷链企业和从业人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筑牢冷链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宣传推介一批冷链物流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典型案例,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来源:新华信用)

北京: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信用体系

热度:★★★★

新华信用北京12月13日电(王思凝)北京市近日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充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碳中和实现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治理“大城市病”、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

《规划》围绕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化环境风险有效防控、推进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在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信用体系方面,《规划》提出:

一是推进市场规范有序。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进一步优化源头管控,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区域评估等制度,严格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规范环境检测等服务市场。

二是完善价格收费机制。按照补偿处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则,适时调整污水、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落实差别化电价要求,有序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促进节能节水减排。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

三是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工业园区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保障地块安全利用。着力发展环保产业,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的环境治理市场。

四是健全环保信用体系。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依法依规公开,并实施差别化监管,推动将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在融资授信、资质评定、考核表彰等领域强化环保信用应用,让守信企业受益、让失信企业受限。(来源:新华信用)

长三角探索建立文物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诚信系统和失信登记制度

热度:★★★★

新华信用上海12月13日电(记者孙丽萍)记者从上海市文旅局获悉,上海市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近日正式签署《长三角文物市场一体化规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国首个区域性文物市场一体化合作体系。

长三角地区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在民间文物收藏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是我国民间文物资源蕴藏丰厚、文化地域特色鲜明、文物市场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而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也已成为我国文物市场与国际文物市场的战略链接点。

据悉,根据合作协议,三省一市将通过政府推动、资源整合、项目互动、政策引导、机制探索等方式,创建长三角地区资源集聚、要素集约、业态集群、效益集成的社会文物保护利用新高地,共同打造文物市场一体化规范发展合作平台。

在每年春秋两个拍卖季,三省一市将统筹组织长三角地区文物经营主体参加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此外,还将探索建立文物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诚信系统和失信登记制度,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区域市场监管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并发布文物交易市场黑名单。(来源:新华信用)

湖北省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12条" 提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系统

热度:★★★

为加快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质量效益,构建与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强省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经省政府同意,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着重从“贷、保、财、地、税、水、电、训、防”等9个方面,提出了12条政策措施,突出质量效益优先,破除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

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

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六有”标准,启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有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和质量提升。《措施》在延续上述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以质量和效益论英雄”的工作导向,提出到2025年,全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到1万家,县级以上示范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000个。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

在农民合作社发展实践中,我省各涉农县(市、区)建立了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对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措施》借鉴这一经验,提出在县、乡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每个涉农县(市、区)做到每一个重点产业有1名辅导员,每个乡镇配备2名以上辅导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务实精准的业务指导、政策咨询、财务会计辅导和服务。同时,《措施》还要求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负责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进行培训管理,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素质。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和信用评价系统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综合性的主体登记和信用评价信息平台,加强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应用,更好服务宏观决策、提高监管效率、促进要素流动、推动金融支农。为此,《措施》提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系统和信用评价系统,与市场主体登记系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湖北数字农经综合服务平台做好数据对接,实现登记信息和评价结果在农业农村部门、银行保险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之间依法共享,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监管和信贷保险服务效率。

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供给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资金,不仅需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更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有效加强信贷支农力度。《措施》把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摆在突出位置,提出推广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创新信贷担保产品,拓宽抵押质押物范围,加大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无担保贷款、信用担保贷款、动产不动产抵押质押贷款投放力度等措施,着力畅通信贷支农渠道。同时还明确,省级每年统筹相关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加工、改善生产设施、加强品牌建设、提供生产服务等。

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用地

用地难、用地贵,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为突破这一瓶颈创造了条件。《措施》结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求,从3个方面提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保障的措施:一是对省、县两级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项目提出明确要求;二是落实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政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三是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村承包地、“四荒地”、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等土地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

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

发展高质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乡村产业带头人。为加强人才支撑,《措施》明确,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年平均培训高素质农民不少于3万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经营管理骨干、返乡留乡入乡创业者开展针对性培训;持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及创业创新项目大赛等活动;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用5年时间培养1.5万名优秀青年农民。(来源:湖北日报)

浙江上线官方家政服务应用“浙里好家政”

热度:★★★

新华信用杭州12月13日电(记者 张璇)“上东家干活亮下安心码,大家都很信任我,我们干活也带劲!”最近一个多月,在临海市从事家政服务的鲍菊萍身影忙碌却满心欢喜。靠着“浙里办”里的“浙里好家政”应用,她一个月就多接了16单,收入增加了3200元。

今年10月,由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临海市委市政府承建的“浙里好家政”应用场景上线了。该应用针对家政服务找不到、找不好、不放心的痛点,立足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协同21个业务部门,推出“当家政、找家政、知家政、评家政、惠家政”5个功能模块。

记者了解到,“浙里好家政”应用集成民政、公安、卫健、残联等部门数据,可自动识别适业群体,让想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尽快顺利就业。平台上线初期,临海精准识别出首批符合家政从业要求的失业人员和低保户583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精准帮扶、免费培训,帮助识别人员进入家政行业。短短一个多月,已有超过20%的失业人员和低保户完成转化。

通过数字化改革,“浙里好家政”应用还让家政从业人员的关键信息透明化,保证行业有序发展。借鉴健康码的经验,浙江省商务厅推出了家政“安心码”,通过与公安、卫健、发改、大数据等跨部门数据共享,“安心码”集成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健康、防疫、信用情况等信息,对应生成红黄绿三色。家政服务人员亮码服务,消费者扫码查验,异动情况实时预警。这样的数字化方案,让消费者在使用家政服务时更省心也更放心。

据悉,“浙里好家政”应用在临海试点一个多月,累计点击量已经破70万人次,按“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目前已在全省推广。

浙江省商务厅商贸运行处处长肖文介绍,“浙里好家政”应用形成了一个家政从业人员挖掘、开发、储备、适配、评价、信用、保障、监管的全链式场景闭环。通过跨部门的数据协同,建立家政服务优质高效、公平共享的全流程闭环,以数字化、智能化重塑家政服务行业的服务与治理体系,推动产业变革。(来源:新华信用)网信志丹

编辑:超级管理员 打印 关闭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管理运营
回顶部